服务热线:400-213-2111

IM电竞浙江省国土绿化状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08-01 18:59:41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IM电竞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国土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丘陵山地占70.4%,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省份。全省现有林业用地面积9821.85万亩,有林地面积8308.8万亩,森林蓄积量1.3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4.4%(99年连清结果)。全省海岸线漫长,岛屿众多,大陆海岸线公里,岛屿海岸线个,海岸线长度和岛屿个数位居全国前列。沿海地区是我省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自然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据不完全统计,仅1990-2005年因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200多亿元(详见附件一)。在和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建设好沿海防护林带,构筑绿色屏障,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是我省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早在建国初期,我省沿海地区就在局部地区开始营造沿海防护林。“八五”以来,在国家统一部署下,我省开始有计划地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二期工程,扎实开展了以营造沿海基干林带、消灭荒山、全面绿化、阔叶林发展等为重点的海防林体系建设,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全省完成海防林一期工程造林550万亩,增加森林覆盖面积近4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设前的36.9%提高到48.2%。2001年开始实施的海防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在完善海岸基干林带、实施红树林发展“北移项目”的同时,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把阔叶林发展、城乡绿化一体化等也作为建设重点。到目前,二期工程沿海县完成营造林93.6万亩,封山育林33.7万亩,低效针叶林阔叶化改造100多万亩。主要成效表现在:

  一是改善了沿海城乡生态环境。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使山地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有效地预防和减轻了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沿海平原地区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到1998年底,区域内26个沿海平原县全部实现国家平原绿化初级达标;到去年已有17个县实现了高标准平原绿化,由省政府颁发了奖牌;建成了一批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重要河道绿化为重点的绿色通道,命名了一批绿化档次高、环境质量好、基础设施条件完善的“绿化示范村”,使城乡绿化面貌明显改观。

  二是有效地增强了抗灾减灾能力。我省沿海县(市、区)共营造沿海基干林带1400多公里,建成了一批跨县市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基干林带,特别是八十年代营造的沿海防护林在防灾减灾方面已发挥出显著作用(详见附件二)。

  三是促进了农业的稳产高产。我省沿海县共营造平原农田和沿海滩涂林带林网3万多公里,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650万亩,全省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了81%,比一期工程实施前提高了51个百分点。平原林网给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高产稳产。如全国海防林建设先进县海盐县,已连续多年获得全省农业丰收一等奖。

  四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海防林营造的一些树种,既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具备较高的生态防护功能。如杭州市萧山区先后在围垦的四分之一土地上营造竹子防护林带4000多公里,折合面积1.5万多亩,年产鲜笋3600吨,产值500多万元,成为垦区许多单位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期间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为基础,以较大幅度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为主要任务,依靠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加快建立风害、水蚀防治结合,林种、树种合理配置,林网、林带、片林、红树林和山体绿化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扩大规模,拓展内涵,提高质量,努力构筑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屏障,为创建“生态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支撑。

  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平原县、半平原县和部分平原县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12%、25%和45%以上,建成基干林带长度2000公里,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85%,湿地恢复率达到20%以上,城镇人均拥有绿地面积25m2以上,初步建立起与沿海经济社会相适应、功能较完善、多层次的综合防护林体系;至2015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平原县、半平原县和部分平原县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15%、30%和50%以上,建成基干林带长度3000公里,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0%,湿地恢复率达到30%以上,城镇人均拥有绿地面积30m2以上,基本建成生态结构稳定、防灾减灾功能强大,与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生态防御体系。

  总体布局是:要按照“三道防线”的思路层层设防。第一道防线是沿海基干林带,布局在沿海乡镇,涉及38个县(市、区),由沿海基干林带、红树林和滨海湿地组成。第二道防线是平原农区和城镇防护林网,布局在沿海基干林带与山地丘陵防护林之间的广大平原地区,涉及56个县(市、区),由城镇村庄绿化、绿色通道、农田林网等组成;第三道防线是山地丘陵防护林,布局在近内陆一侧,涉及50个县(市、区),由生态公益林IM电竞、高效生态林业基地等组成。三道防线相辅相成,构成我省沿海千里海疆的绿色屏障。

  “十一五”期间,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重点和任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沿海基干林带的建设。建成高标准沿海基干林带2000公里,通过断带缺口地段造林、加宽加厚、增加树种、优化结构等措施,全面提高基干林带的生态功能,重点建成温台和环杭州湾基干林带。二是红树林和滨海湿地的保护和发展。保护和新建红树林1000公顷,保护和恢复滨海湿地5000公顷。重点建设台州椒江以南的秋茄红树林保护带,保护和恢复杭州湾河口海岸湿地、温州湾河口三角洲湿地等重要湿地。三是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的要求,新建绿色通道4000公里,农田林网5000公里,建成1500个绿化示范村。四是低效林改造。对现有低效海岸基干林带、规划区内的低效生态公益林实施改造,以增强生态功能,减少森林火灾,提高景观功能,改造面积100万亩。

  去年5月,国家林业局在海南省召开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座谈会后,我省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进展顺利:

  一是开展了二期规划修编。专门成立了规划方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单位,理清工作思路和建设重点,完善了规划,并将该工程作为我省“十一五”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宁波、温州、台州等地也先行完成了规划修编工作。

  二是组织了海防林效益专题调研。去年我省连续遭受4次强台风的袭击,省林业厅在积极开展抗台救灾的同时,组织有关专家赴温、台等地区就海防林在抗台中的作用作专题调研,对海防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作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问题和建议,并及时呈报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

  三是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林业厅就和回副总理的重要指示、全国海防林体系建设海南会议精神、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及我省近期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工作思路等,分别向省长、分管副省长茅临生进行了专题汇报。特别是呈报的《关于沿海防护林防灾减灾作用的调查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习、省长、周国富副书记和茅临生副省长分别作了重要批示。

  四是加大了宣传力度。积极配合做好中宣部、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关注森林——绿色海疆万里行”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赴浙江采访活动,深入报道了我省在海防林建设中突出以人为本,在通道绿化、低效防护林改造和创建“绿化示范村”、红树林“北移”项目研究和在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机制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同时,省委主办的《今日浙江》等省内媒体和《中国绿色时报》先后对我省海防林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报道;我厅也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深入开展海防林建设成效的宣传工作,为海防林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IM电竞。

  五是扎实做好国家在我省的启动筹备工作。2005年7月,国家林业局局长一行来我省考察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情况,并在温州召开了国家林业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省级林业现代化联系点第三次联席会议,确定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续建工程率先在我省温州、台州启动。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选定温州的瑞安市、台州的温岭市和舟山的普陀区作为启动县,相关的筹备工作正在抓紧落实。

  六是召开了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继今年1月份省政府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后,2月27日省政府又在瑞安召开了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并隆重举行了浙江省千里海疆绿色屏障建设启动仪式。会上,茅临生副省长从构建我省自然灾害防御体系、保障沿海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等迫切需要的战略高度,充分阐述了加快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面分析了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所面临的形势;部署安排了新时期我省海防林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就如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作了明确要求。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省海防林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定位不高、总量不足、质量不好、人为破坏严重、投入严重不足、法律保障和科技支撑滞后等问题。在继续全面推进海防林建设过程中,有些老问题依然存在,而新问题又相当突出,主要有:

  一是认识问题。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和部门对海防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尚未形成共识,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关系中未能充分认识海防林建设的重要性,致使沿海局部地方出现林带林网只减不增的现象。

  二是用地问题。我省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IM电竞,沿海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仅0.49亩,是全国沿海人均耕地的60%左右,且大多为基本农田,成为制约海岸基干林带、平原农田林带林网建设的主要困难。

  三是资金问题。目前国家的资金投入,一是总量不足,二是标准过低,与沿海防护林营造的难度和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海防林,中央对基干林带建设每亩补助只有100元,与实际需要相差很大,如我省宁波等地基干林带建设每亩投入在4000元以上。

  四是湿地问题。我省沿海湿地资源丰富,生态作用明显,但沿海海涂养殖涉及千家万户利益,湿地保护和管理难度大。

  五是质量问题。我省沿海防护林普遍存在针叶林多、阔叶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覆盖率高、林分质量差等问题,沿海基干林带建设标准和质量不高,林带林网不完整,缺株断带较多,影响生态、防护功能的正常发挥。

  一是要切实把海防林工程建设作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沿海地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纳入中央至各级的“十一五”规划,作为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设施工程来抓。

  二是加强有关沿海防护林体系营建、保护、监管和湿地保护管理等方面的立法,从用地、资金、政策和管理上作出规定,做到有法可依。

  三是在提高建设标准的同时,相应加大建设资金投入。针对沿海地区盐碱地、海岛等困难地造林成本高、管护难度大等实际,建议国家大幅提高每亩投资标准,并严格按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和管理,确保建设成效。

  四是沿海基干林带的建设宽度应因地制宜,本着既节约土地,又能达到防护效果要求的原则,宜宽则宽,宜窄则窄,不能一刀切。

  五是建议国家把低效林分的改造放在与基干林带建设同等重要地位来抓,在进一步加强基干林带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森林结构调整,提高林分质量,以增强整个体系的抗灾减灾能力。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国土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丘陵山地占70.4%,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省份。全省现有林业用地面积9821.85万亩,有林地面积8308.8万亩,森林蓄积量1.3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4.4%(99年连清结果)。全省海岸线漫长,岛屿众多,大陆海岸线公里,岛屿海岸线个,海岸线长度和岛屿个数位居全国前列。沿海地区是我省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自然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据不完全统计,仅1990-2005年因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200多亿元(详见附件一)。在和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建设好沿海防护林带,构筑绿色屏障,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是我省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早在建国初期,我省沿海地区就在局部地区开始营造沿海防护林。“八五”以来,在国家统一部署下,我省开始有计划地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二期工程,扎实开展了以营造沿海基干林带、消灭荒山、全面绿化、阔叶林发展等为重点的海防林体系建设,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全省完成海防林一期工程造林550万亩,增加森林覆盖面积近4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设前的36.9%提高到48.2%。2001年开始实施的海防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在完善海岸基干林带、实施红树林发展“北移项目”的同时,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把阔叶林发展、城乡绿化一体化等也作为建设重点。到目前,二期工程沿海县完成营造林93.6万亩,封山育林33.7万亩,低效针叶林阔叶化改造100多万亩。主要成效表现在:

  一是改善了沿海城乡生态环境。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使山地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有效地预防和减轻了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沿海平原地区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IM电竞,到1998年底,区域内26个沿海平原县全部实现国家平原绿化初级达标;到去年已有17个县实现了高标准平原绿化,由省政府颁发了奖牌;建成了一批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重要河道绿化为重点的绿色通道,命名了一批绿化档次高、环境质量好、基础设施条件完善的“绿化示范村”,使城乡绿化面貌明显改观。

  二是有效地增强了抗灾减灾能力。我省沿海县(市、区)共营造沿海基干林带1400多公里,建成了一批跨县市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基干林带,特别是八十年代营造的沿海防护林在防灾减灾方面已发挥出显著作用(详见附件二)。

  三是促进了农业的稳产高产。我省沿海县共营造平原农田和沿海滩涂林带林网3万多公里,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650万亩,全省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了81%,比一期工程实施前提高了51个百分点。平原林网给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高产稳产。如全国海防林建设先进县海盐县,已连续多年获得全省农业丰收一等奖。

  四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海防林营造的一些树种,既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具备较高的生态防护功能。如杭州市萧山区先后在围垦的四分之一土地上营造竹子防护林带4000多公里,折合面积1.5万多亩,年产鲜笋3600吨,产值500多万元,成为垦区许多单位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期间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为基础,以较大幅度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为主要任务,依靠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加快建立风害、水蚀防治结合,林种、树种合理配置,林网、林带、片林、红树林和山体绿化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扩大规模,拓展内涵,提高质量,努力构筑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屏障,为创建“生态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支撑。

  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平原县、半平原县和部分平原县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12%、25%和45%以上,建成基干林带长度2000公里,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85%,湿地恢复率达到20%以上,城镇人均拥有绿地面积25m2以上,初步建立起与沿海经济社会相适应、功能较完善、多层次的综合防护林体系;至2015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平原县、半平原县和部分平原县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15%、30%和50%以上,建成基干林带长度3000公里,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0%,湿地恢复率达到30%以上,城镇人均拥有绿地面积30m2以上,基本建成生态结构稳定、防灾减灾功能强大,与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生态防御体系。

  总体布局是:要按照“三道防线”的思路层层设防。第一道防线是沿海基干林带,布局在沿海乡镇,涉及38个县(市、区),由沿海基干林带、红树林和滨海湿地组成。第二道防线是平原农区和城镇防护林网,布局在沿海基干林带与山地丘陵防护林之间的广大平原地区,涉及56个县(市、区),由城镇村庄绿化、绿色通道、农田林网等组成;第三道防线是山地丘陵防护林,布局在近内陆一侧,涉及50个县(市、区),由生态公益林、高效生态林业基地等组成。三道防线相辅相成,构成我省沿海千里海疆的绿色屏障。

  “十一五”期间,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重点和任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沿海基干林带的建设。建成高标准沿海基干林带2000公里,通过断带缺口地段造林、加宽加厚、增加树种、优化结构等措施,全面提高基干林带的生态功能,重点建成温台和环杭州湾基干林带。二是红树林和滨海湿地的保护和发展。保护和新建红树林1000公顷,保护和恢复滨海湿地5000公顷。重点建设台州椒江以南的秋茄红树林保护带,保护和恢复杭州湾河口海岸湿地、温州湾河口三角洲湿地等重要湿地。三是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的要求,新建绿色通道4000公里,农田林网5000公里,建成1500个绿化示范村。四是低效林改造。对现有低效海岸基干林带、规划区内的低效生态公益林实施改造,以增强生态功能,减少森林火灾,提高景观功能,改造面积100万亩。

  去年5月,国家林业局在海南省召开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座谈会后,我省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进展顺利:

  一是开展了二期规划修编。专门成立了规划方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单位,理清工作思路和建设重点,完善了规划,并将该工程作为我省“十一五”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宁波、温州、台州等地也先行完成了规划修编工作。

  二是组织了海防林效益专题调研。去年我省连续遭受4次强台风的袭击,省林业厅在积极开展抗台救灾的同时,组织有关专家赴温、台等地区就海防林在抗台中的作用作专题调研,对海防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作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问题和建议,并及时呈报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

  三是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林业厅就和回副总理的重要指示、全国海防林体系建设海南会议精神、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及我省近期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工作思路等,分别向省长、分管副省长茅临生进行了专题汇报。特别是呈报的《关于沿海防护林防灾减灾作用的调查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习、省长、周国富副书记和茅临生副省长分别作了重要批示。

  四是加大了宣传力度。积极配合做好中宣部、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关注森林——绿色海疆万里行”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赴浙江采访活动,深入报道了我省在海防林建设中突出以人为本,在通道绿化、低效防护林改造和创建“绿化示范村”、红树林“北移”项目研究和在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机制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同时,省委主办的《今日浙江》等省内媒体和《中国绿色时报》先后对我省海防林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报道;我厅也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深入开展海防林建设成效的宣传工作,为海防林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是扎实做好国家在我省的启动筹备工作。2005年7月,国家林业局局长一行来我省考察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情况,并在温州召开了国家林业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省级林业现代化联系点第三次联席会议,确定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续建工程率先在我省温州、台州启动。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选定温州的瑞安市、台州的温岭市和舟山的普陀区作为启动县,相关的筹备工作正在抓紧落实。

  六是召开了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继今年1月份省政府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后,2月27日省政府又在瑞安召开了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并隆重举行了浙江省千里海疆绿色屏障建设启动仪式。会上,茅临生副省长从构建我省自然灾害防御体系、保障沿海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等迫切需要的战略高度,充分阐述了加快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面分析了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所面临的形势;部署安排了新时期我省海防林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就如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作了明确要求。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省海防林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定位不高、总量不足、质量不好、人为破坏严重、投入严重不足、法律保障和科技支撑滞后等问题。在继续全面推进海防林建设过程中,有些老问题依然存在,而新问题又相当突出,主要有:

  一是认识问题。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和部门对海防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尚未形成共识,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关系中未能充分认识海防林建设的重要性,致使沿海局部地方出现林带林网只减不增的现象。

  二是用地问题。我省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沿海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仅0.49亩,是全国沿海人均耕地的60%左右,且大多为基本农田,成为制约海岸基干林带、平原农田林带林网建设的主要困难。

  三是资金问题。目前国家的资金投入,一是总量不足,二是标准过低,与沿海防护林营造的难度和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海防林,中央对基干林带建设每亩补助只有100元,与实际需要相差很大,如我省宁波等地基干林带建设每亩投入在4000元以上。

  四是湿地问题。我省沿海湿地资源丰富,生态作用明显,但沿海海涂养殖涉及千家万户利益,湿地保护和管理难度大。

  五是质量问题。我省沿海防护林普遍存在针叶林多、阔叶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覆盖率高、林分质量差等问题,沿海基干林带建设标准和质量不高,林带林网不完整,缺株断带较多,影响生态、防护功能的正常发挥。

  一是要切实把海防林工程建设作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沿海地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纳入中央至各级的“十一五”规划,作为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设施工程来抓。

  二是加强有关沿海防护林体系营建、保护、监管和湿地保护管理等方面的立法,从用地、资金、政策和管理上作出规定,做到有法可依。

  三是在提高建设标准的同时,相应加大建设资金投入。针对沿海地区盐碱地、海岛等困难地造林成本高、管护难度大等实际,建议国家大幅提高每亩投资标准,并严格按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和管理,确保建设成效。

  四是沿海基干林带的建设宽度应因地制宜,本着既节约土地IM电竞,又能达到防护效果要求的原则,宜宽则宽,宜窄则窄,不能一刀切。

  五是建议国家把低效林分的改造放在与基干林带建设同等重要地位来抓,在进一步加强基干林带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森林结构调整,提高林分质量,以增强整个体系的抗灾减灾能力。


标签:绿化新闻

【产品推荐】